close

最值得信賴的朋友在鏡子裡, 那就是你自己。

——— 《塔木德》

猶太民族在長時間的流浪生涯中, 有一個深刻的體會就是“ 惟我可信”。他們不相信任何人。他們堅信自己的生活只能靠自己來創造。

在孩提時代猶太人就被灌輸獨立自救的意識, 以期待在將來未知的坎坷人生路上應付自如。父母們對他們的孩子這樣教育著, “只相信自己, 不相信別人, 任何人都不可靠”。

從下面的這則小故事中, 你可以看到他們是怎樣對孩子灌輸這一觀點的:

3 歲的邁克有一天在客廳裡和姐姐玩遊戲。當他們玩得正高興的時候, 父親抱住小邁克, 把他放在壁櫥的上面, 並伸出雙手做出接住他的樣子。邁克為父親參加他們的遊戲而感到十分高興。他望著父親, 毫不猶豫就往下跳。在跳下來的瞬間, 父親卻縮回了雙手, 邁克重重地摔在地板上, 號啕大哭。

如此這般接二連三地誘哄孩子從壁櫥上往下跳, 而父親卻始終是做出同一種動作, 在孩子跳下來的瞬間收回雙手。就這樣, 孩子坐在地上大哭, 任憑父親再怎麼哄騙也不再“ 上當” 了。

猶太人說: “ 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是讓他們知道, 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可以相信的, 連親生的父母也不例外, 惟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

這種只相信自己的思想, 是孩子們獨立意識形成的基礎, 它使猶太小孩從小便有獨立生計的意識存在。他們相信, 只有自己才能養活自己, 靠別人來過活絕對是天真的幻想。因此, 他們在任何條件下, 都能頑強地生存下去。他們憑靠的是自己的能力。

這種“ 惟我可信” 的做法, 也使他們在處理所有事務時, 小心謹慎, 認真思考後再做出抉擇, 所以他們很少上當受騙。

這種培養孩子獨立意識的做法, 在我們看來雖有些殘酷, 但絕對理智! 它正是猶太民族長期流而不散不亡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長期的流浪生涯和被人排擠中頑強生存下來的猶太民族自然會對他人疑竇叢生。而商業經營者作為獨立掌握自己命運的市場經濟一分子, 首先應具備的便是這種理智的獨立意識與生存意識。這種意識還構成了猶太商人自我保護的防護膜, 使他們從不陷於別人的商業陷阱。

反之, 輕信別人, 就很容易落入別人設的商業陷阱。

在19 世紀初, 德國人梅裡特兄弟移居美國定居密沙比。他們無意中發現密沙比是一片含鐵豐富的礦區。於是, 他們秘密地大量購進土地, 並成立了鐵礦公司。洛克菲勒後來也知道了, 但由於晚到了一步,只好等待時機。

1837 年, 機會終於來了。由於美國發生了經濟危機, 市面銀根告緊, 梅特裡兄弟陷入了窘境。

一天, 礦上來了一位令人尊敬的本地牧師, 梅特裡兄弟趕緊把他迎進家中, 待作上賓。

聊天中, 梅特裡兄弟的話題不免談到了自己的困境, 牧師連忙接過話題, 熱情地說:

“你們怎麼不早告訴我呢? 我可以助你們一臂之力啊!”

梅特裡兄弟大喜過望, 忙問: “你有什麼辦法?”

牧師說: “ 我的一位朋友是個大財主。看在我的情面上, 他肯定會答應借給你們一筆款子。你們需要多少?”

“有42 萬就行。你真的有把握嗎?”

“放心吧, 一切由我來辦。”

梅特裡兄弟問: “利息多少?”

梅特裡兄弟原本認為肯定是高息, 但他們也準備認了。

誰知牧師道: “我怎麼能要你們的利息呢?”

“不, 利息還是要的, 你能幫我們借到錢, 我們已經非常感謝了,

哪能不付利息呢?”

“那好吧, 就算低息, 比銀行的利率低2 厘, 怎麼樣?”

兩兄弟以為是在夢中, 一時呆住了。

於是, 牧師讓他們拿出筆墨, 立了一個借據:

“今有梅特裡兄弟借到考爾貸款42 萬元整, 利息3 厘, 空口無憑,特立此據為證。”

梅特裡兄弟又把字據念了一遍, 覺得一切無誤, 就在字據上簽了名。

事過半年, 牧師再次來到了梅特裡兄弟的家裡。他就對梅特裡兄弟說: “我的那個朋友是洛克菲勒, 今天早上他來了一封電報, 要求馬上索回那筆借款。”

梅特裡兄弟一時間毫無還債的能力, 於是被洛克菲勒無可奈何地送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 洛克菲勒的律師說: “借據上寫得非常清楚, 被告借的是考爾貸款。

考爾貸款是一種貸款人隨時可以索回的貸款, 所以它的利息低於一般貸款利息。按照美國的法律, 一旦貸款人要求還款, 借款人要麼立即還款, 要麼宣佈破產。”

於是, 梅特裡兄弟只好選擇宣佈破產, 將礦產賣給洛克菲勒, 作價52 萬元。

幾年之後, 美國經濟復蘇。洛克菲勒以1941 萬元的價格把密沙比礦賣給了摩根。而摩根還覺得做了一筆便宜生意。

“切忌輕信” 實是猶太商人從活生生的商業活動中得出的高級生意經, 而其適用範圍竟然已經到達潛意識層次。只有一個發明了精神分析學的民族的商人, 才會在這種極其細微、極不容易覺察的地方, 有如此清晰的認識, 並且駕輕就熟、遊刃有餘。這真是一條保持內心平衡, 不被他人策動的生意經。

塔木德上說: 朋友就像燃燒的煤炭。如果距離不夠接近, 很難感覺溫暖; 然而如果過分接近, 就要燙壞身子。

猶太人中還流傳著這樣的民諺: “與其是個曖昧的朋友, 毋寧是個明確的敵人。” 人最難應付的, 就是態度曖昧的朋友。他究竟是不是真的朋友? 抑或根本是個敵人? 因此, 與人交往之時態度曖昧強作友善,毋寧做個明確的敵人。

猶太人雖相信“ 血濃於水” 的教條, 但遇到金錢問題永遠小心而猜疑, 甚至連太太也不相信。有些猶太人為了省去這些麻煩, 乾脆不結婚。這種情況在猶太高商中很常見。有位當律師的猶太人, 特別富有,已到中年, 仍舊孑然一身。當有人問他為何不找物件結婚時, 他表情嚴肅地說: “ 我一旦結婚, 妻子一定會覬覦我的財產。她還可能會等不及我咽氣, 便把我給謀殺了, 好接收我的全部遺產。你說何必冒生命和財產的危險而去結婚呢?” 不相信太太, 懼怕太太到這種程度, 真是有點難以讓人置信。

這個猶太律師月收入50 萬美元, 生活十分舒適, 一般是休息兩個月, 工作一個月, 別人忙得不可開交時, 他總在開著車到處兜風。他寧願把錢花在酒吧女郎及豪華奢侈的生活上, 也不願娶個太太來約束他,使他整日活得不輕鬆。

人們常說, 親密的朋友, 有時候是最可怕的敵人。猶太人大概是相信了這句話而一同生出懼妻症來了。

經商需要誠信, 但拒絕輕信。輕信只會使我們失去判斷力, 被他人牽著鼻子走, 甚至被引入歧途甚至深淵。對於早已把商業作為一種職業的猶太人來說, 經過千百次失敗的考驗, 他們早已把“不輕易相信對方” 列為經商秘傳。

哪怕同再熟的人做生意, 猶太商人也不會因為上次的成功合作, 而放鬆對這次生意的各項條件。他們習慣于把每次生意都看作一次獨立的生意, 把每次接觸的商務夥伴都看作第一次合作的夥伴。猶太人和外國人簽約時, 總是用不信任的態度來對待別人。這是由於他們多年流浪後, 為保護自己而形成的一層小心謹慎的屏障。

洛克菲勒的父親叫威廉, 他曾經說過: “ 我希望我的兒子們成為精明的人, 所以, 一有機會我就欺騙他們。我和兒子們做生意, 而且每次只要能詐騙和打敗他們, 我就絕不留情。”

威廉無疑是想通過這件事告訴兒子: 世界是複雜的, 不要輕信任何人, 每個人, 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都可能成為你的敵人。

猶太人在經商時, 視商場為戰場, 視他人為假想敵, 心理高度警惕, 永不放棄戒備心。縱然是自己的妻子或者丈夫, 也把他當外人看待, 從不輕易信任, 這也是猶太人防範交易風險的智慧之舉。

 

※塔木德版本眾多,作者未知,內容皆為網路轉載。

人生有起有落,願一同探討,可於粉絲團留言。

arrow
arrow

    一仙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